(江西日报) 5月28日B03版 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品质城区
【信息时间:2018-05-28 阅读次数: 作者: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西湖区是南昌市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区,素有“千年南昌看西湖”的美誉。然而,作为老城区,在城市快速扩张发展中,也面临着“老城衰退”的挑战,发展空间狭窄、危旧楼房多、棚户区多、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环境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旧城复兴城市更新”为抓手,不断完善优化城市功能和结构,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城区。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改造危旧建筑、打造活力城区。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现代发展的一大特点是,自然资源越用越少,创新要素越用越多。城市发展也是如此,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才能有效破解资金不足、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狭窄等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西湖区在城区建设中,彻底摈弃“摊大饼”式以增量土地来支持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通过实施旧改棚改,“腾笼换鸟”,开拓新的发展空间。2011年以来,共实施46个旧改棚改房屋征迁项目,完成征迁面积395.38万平方米、3.6万多户。在此基础上,推动大招商、大建设,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形成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的良好格局。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打造人文城区。协调发展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西湖区始终把城市文化保护工作做在前面,在万寿宫街区改造中,坚持先保护后征迁,精心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将翘步街、合同巷、萝卜巷等传统街巷和建筑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在千年古塔绳金塔街区改造中,通过制作民间艺人雕像展示南昌市井文化,通过修缮古戏台、演出采茶戏和赣剧展示南昌民俗文化,通过打造古城门壁画长廊展示南昌地理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唤醒乡愁记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同时,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对八一起义纪念馆周边、新四军军部旧址周边、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等红色资源进行改造升级,将红色景点打造成为市民、游客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城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湖区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比如,整治“黑臭水体”,并植入苏州园林元素,重现孺子亭“徐亭烟柳”景象,将孺子亭公园打造成城市“绿肺”;积极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违法行为集中整治,重点清理桃花河水葫芦污染,保护西湖水韵风采。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打造魅力城区。开放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西湖区始终坚持大开放战略,强攻现代服务业,主攻央企聚集的京津冀、外资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重点引进“高大上”项目;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聚焦赣商回归,探索“团队+技术+资本”的招商新模式,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大力引进各类国际商业、体育、文化品牌,为西湖区增添更多“世界元素”。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城区。在城市建设中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突出人民至上,由做大转向做精、由扩容转向提质,打造让生活更便利、让群众更满意的高品质生活。西湖区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老城区因规划滞后而存在绿地少、道路窄、停车难等基础功能薄弱的问题,坚持“改造一片、提升一片、繁华一片”的思路,每年重点改造一个精品街区,一步一个脚印地改造老城区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比如,以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以休闲观光为主题,改造万寿宫街区,打造南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区域;以健康文化为切入点,以“慢生活”为主题,改造里洲慢生活街区,为居民提供体贴入微的社区服务;以工业文化为切入点,以智慧社区为主题,改造南柴北苑街区,建成开放式“智慧平安小区”,等等。
■ 梅茂发(作者系中共南昌市西湖区委书记)
(江西日报) 5月28日B03版 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品质城区
【信息时间:2018-05-28 阅读次数: 作者:区委宣传部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西湖区是南昌市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区,素有“千年南昌看西湖”的美誉。然而,作为老城区,在城市快速扩张发展中,也面临着“老城衰退”的挑战,发展空间狭窄、危旧楼房多、棚户区多、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环境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旧城复兴城市更新”为抓手,不断完善优化城市功能和结构,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城区。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改造危旧建筑、打造活力城区。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现代发展的一大特点是,自然资源越用越少,创新要素越用越多。城市发展也是如此,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才能有效破解资金不足、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狭窄等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西湖区在城区建设中,彻底摈弃“摊大饼”式以增量土地来支持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通过实施旧改棚改,“腾笼换鸟”,开拓新的发展空间。2011年以来,共实施46个旧改棚改房屋征迁项目,完成征迁面积395.38万平方米、3.6万多户。在此基础上,推动大招商、大建设,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形成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的良好格局。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打造人文城区。协调发展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西湖区始终把城市文化保护工作做在前面,在万寿宫街区改造中,坚持先保护后征迁,精心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将翘步街、合同巷、萝卜巷等传统街巷和建筑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在千年古塔绳金塔街区改造中,通过制作民间艺人雕像展示南昌市井文化,通过修缮古戏台、演出采茶戏和赣剧展示南昌民俗文化,通过打造古城门壁画长廊展示南昌地理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唤醒乡愁记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同时,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对八一起义纪念馆周边、新四军军部旧址周边、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等红色资源进行改造升级,将红色景点打造成为市民、游客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城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湖区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比如,整治“黑臭水体”,并植入苏州园林元素,重现孺子亭“徐亭烟柳”景象,将孺子亭公园打造成城市“绿肺”;积极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违法行为集中整治,重点清理桃花河水葫芦污染,保护西湖水韵风采。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打造魅力城区。开放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西湖区始终坚持大开放战略,强攻现代服务业,主攻央企聚集的京津冀、外资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重点引进“高大上”项目;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聚焦赣商回归,探索“团队+技术+资本”的招商新模式,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大力引进各类国际商业、体育、文化品牌,为西湖区增添更多“世界元素”。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城区。在城市建设中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突出人民至上,由做大转向做精、由扩容转向提质,打造让生活更便利、让群众更满意的高品质生活。西湖区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老城区因规划滞后而存在绿地少、道路窄、停车难等基础功能薄弱的问题,坚持“改造一片、提升一片、繁华一片”的思路,每年重点改造一个精品街区,一步一个脚印地改造老城区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比如,以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以休闲观光为主题,改造万寿宫街区,打造南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区域;以健康文化为切入点,以“慢生活”为主题,改造里洲慢生活街区,为居民提供体贴入微的社区服务;以工业文化为切入点,以智慧社区为主题,改造南柴北苑街区,建成开放式“智慧平安小区”,等等。
■ 梅茂发(作者系中共南昌市西湖区委书记)